来源:教案 2018-04-21
登岳阳楼 阅读答案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吴楚:指今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鴅省一带.
【简析】大历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这年冬天,杜甫从公安到了岳阳,这首诗就是登岳阳楼后所作.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地忧虑和关心.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登岳阳楼译文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二、诗歌赏析
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三、总结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四、〖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五、〖链接〗
(一) 写洞庭湖的佳句
1 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岳阳楼的名联:
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4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我打了这么多,加分吧
登岳阳楼赏析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
1.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
2.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中的“无”和“有”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3.请你写出一联与岳阳楼或洞庭湖有关的古诗句.
答案:
1.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洞庭湖分开吴楚两地,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的气势恢弘的景象.
2.表现了作者年老多病且远离故乡亲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述洞庭湖)
希望可以帮到你!
《登岳阳楼》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
[原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
【赏析一】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赏析二】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闻”写从前对洞庭湖湖光山色的仰慕,“今上”交代时间,“岳阳楼”点明地点,写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美景风光.今、昔二句互文,名胜早闻,今始得见,平生一快.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由喜悦之心来观赏洞庭湖,真是辽阔无边,分裂吴、楚两地,吞吐日月星辰,气势宏伟,气象万千.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笔锋一转,回到现实之中,想到自己自成都至湖南,长期浮舟江上,与亲朋隔绝,无一消息,加上年已五十七岁,老病缠身,孤身飘零.这里,自己的孤寂与上联的湖阔雄壮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己的痛苦之情.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写诗人的博大襟怀.诗人凭轩老泪横流,不仅是有感于自己凄苦的身世,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这首诗采用以乐写悲的手法,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浑厚深远,感情曲折真挚,发飘零孤寂之悲哀,感战事乱离之不停,一唱三叹,令人扼腕.
《登岳阳楼》解释【登岳阳楼】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陈与义的《登岳阳楼》的赏析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书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
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写景,一”东”一”西”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从” 帘旌”到”夕阳”,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山图.面对这样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诗人不由悲从心来.
颔联中,” 登临吴书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此句仿杜诗中”吴楚东南” 意境雄伟,让人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怀古伤今,怎能不让人” 徙倚”在山水之间.在这样美丽的岳阳楼畔,诗人却提不起半点观赏山水的雅兴,仅”徙倚”二字,便把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颈联从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脱胎而来,而又未生搬硬套,”万里””三年”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
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这样的苍凉气韵,与杜诗中”无边落木潇潇下”,”艰难苦恨繁霜鬓”相同.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的风格
《登岳阳楼》创作时间【登岳阳楼】
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自公安(今属湖北)到达岳阳(今属湖南),登上岳阳楼远眺,触景生情,而写了这首诗.其中“戎马关山北”一句,交代了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时间更具体了.
《登岳阳楼》(其一)的译文!
杜甫《登岳阳楼》
[原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登岳阳楼(其二)的意思是什么?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着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旋迁戎州(今四川宜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 是当行家语,自是着腔子唱好诗.”(见《诗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着录.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北宋元符元年,居戎州时,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曲水流觞”意境,于今宜宾市郊北凿石饮水为池,曰“流杯池”.
推荐访问:黄山松鼠跳天都 黄山松鼠跳天都五人墓碑记一:高中部分文言虚词解释例析九矣yi1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 2019-03-15
(1) [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村居》原文及注释译文《清平乐⑴村居》... 2019-03-13
天净沙秋思篇一:《天净沙·秋思》原文及注释译文《天净沙秋思》作者... 2019-03-11
登岳阳楼篇(一):《登岳阳楼》原文及注释译文《登岳阳楼》作者:杜甫... 2019-03-10
篇一:[猴王出世]猴王出世_400字海外有一国土,曰傲来国,傲来国有一... 2019-03-02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篇1:《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缩写_300字... 2019-02-26
珍爱生命,远离溺水(转载) 作文什么是幸福的家庭,无非是完整无缺... 2019-02-20
迎春花开万木荣 作文立马登高千山矮,迎春花开万木荣。立马泰山昆... 2019-02-16
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 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 2019-02-14
初中历史的复习教案怎么写?包括教案的格式、设计复习课一般分单元复... 2019-02-13
上一篇:青海高原一株柳(共9篇)
下一篇:草虫的村落优秀教案(共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