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 作文
环境卫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源泉,一但我们对它造成伤害,我们就无法生存。所以它就如我们的生命一样珍贵,因此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我们自己。一天,我在校园走了一圈,发现校园里的垃圾还真不少,塑料袋,碎纸,雪糕纸……这引起我们反思——
我们天天都是生活在大自然中。生活在这美好的一切当中。地球妈妈慷慨的为我们提供各种无限而又有限的资源,让我们“丰衣足食”,而人类不但不知足,反而还破坏地球母亲。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把一棵棵大树砍下做成木船、一次性筷子等一切对人类有利的东西,而这些在人类的眼里总是一闪而过,对于大自然是多么大的破坏。
特别是5.12四川大地震,无论是我们国家,还是对我们人民造成多么大的伤害。多少人无家可归,多少孩子失去亲人。这难道不是我们人类自己酿造的苦果吗?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播种的灾难时,大自然已愤然回击。海洋与大气向人类发出了警告。全球不论哪一个海域,不管它与工农业活动区有多么遥远,从北极冰岛到南极大陆,到处都不同程度的监测到有害物质,唉!我以前喜欢的海洋到哪里去了?绿如蓝,成记忆了吗?
虽然,现在人们处处在宣传环保,呼吁绿色,但这样仍然没有阻止破坏者的脚步,一棵棵大树仍在倒下,沙漠的面积仍在扩大。
就是现在架起捕鸟网;饭店还在用一次性的筷子;人们还在抽地下水,除了各大超市外还有很多小商贩在用一次性塑料带,这些会造成多少白色垃圾。
现在已经是21世纪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不要用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塑料袋。少做一次私家车减少空气污染。我呼吁: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新华小学四年级:归金鑫
我们怎样保护生态环境?
向公众宣传;从身边小事开始做起,起榜样作用,如参与植树活动
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保护生态环境】
我们倡导: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
我们希望: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环境.世界各国、全球企业应负担起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对资源环境压力.以已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为榜样,寻求经济发展新模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加大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节能环保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生活消费模式
我们期待:开展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进而推动企业合作,有序推进低碳生态产业转移,促进低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积极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探索清洁发展机制,推动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形成,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碳定价权
我们努力: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融资途径,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将减排降碳纳入金融体系的服务范畴,制定和完善符合国情的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经济激励措施,利用碳金融体系的支撑使碳减排获得持续不断的融资,从碳减排权中提高能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努力争取全球低碳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让我们团结起来“发展绿色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共赢绿色未来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作文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钱蓝
常熟是国际花园城市,生活在这个城市是多么的幸福呀。在生活中,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的职责,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好。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门前的一条小河,大概是周围的工厂排放了污水和人们把生活垃圾倒了进去后,河面上臭气熏天,河水黑中泛红,像妈妈小时候吃的酱油汤,可那气味不同,只要鼻子以往上凑,一种酸溜溜的味道,令人觉得恶心。这种臭味袭来,我好想吐,所以每天我们家的窗从来不开,妈妈怕这味道跑进来,还特地买了空气清新剂,在屋里喷几下,不放心,还要喷几下。河面上还有许多塑料袋、盒子等生活垃圾和死鱼烂虾。为此,别的村都评上了卫生村,我们村总评不上。
几年过去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了,不再向河里扔垃圾了,大家纷纷把垃圾扔进垃圾箱里,爷爷为了做好事,忍着臭味,划着自己的小船,去打捞垃圾。村委会的人也来了,他们把河水抽干了,把河底的污泥挖掉,等它自然蓄水。
经过一番折腾,小河脱胎换骨了。河面上再也看不见漂浮着的白色污染物了,河水清澈,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漾起层层涟漪。小鱼小虾都在河里玩耍,现在河里还有田螺呢,一个个都很大。爷爷还在河里开辟一片种菱区域呢!
一到夏天,河面上更是生机勃勃,孩子们在河面弄腾开了,大家一起打水仗,一起在水上做游戏,欢声笑语漂浮在碧蓝碧蓝的水面上。
9月到10月间,河面上绿油油的一大片,一朵朵白色的小花点缀其中煞是好看。每到这时,爷爷划着菱桶,在河中穿梭,小心翼翼地把一个个硕大的菱放进菱桶,回来时总是满满的一大桶,可乐坏了爷爷。小河的改变,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增加了爷爷的收入,一举两得,很划算。
让我们一起为了美好的家园,为了我们子孙后代的福祉,让我们从小事中,做到小环保,小收获的好习惯。
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有几点?
要举例说明!1.(有什么要注意的),(怎样做).
大气环境恶化.有关部门统计,全国338个城市中,只有33.1%的城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剩余的66.9%都超过二级标准,其中有137个超过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5%.
土壤酸化、盐渍化严重,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我国的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25%,土壤酸化程度有增无减;盐渍化土地总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8.5%;1995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0.08公顷左右,在全世界26个人口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倒数第三位.
草地退化.由于对草地的掠夺式开发,乱开滥垦、过度樵采和长期超载过牧,全国草地面积逐年缩小,草地质量逐渐下降,其中中度退化程度以上的草地达1.3亿公顷,并且每年还以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
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下降,人均积蓄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7,森林的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已达367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继续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目前,我国沙化土地的面积为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6%.
海洋环境也不容乐观,1999年我国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已达46%以上,其中污染最严重的东海海区,劣四类海水比例高达53%.
生态环境恶化所产生的危害有多大?
经济损失.1994年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4201.6亿元,接近同年GDP的10%.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测算只是生态破坏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部分间接经济损失,没有包括基因、物种消失等许多难以测算的潜在经济损失.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估,这种损失远大于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时为其2-3倍,甚至10倍.
生态破坏加剧了贫困,影响了社会安定.在宁夏、内蒙古一些沙化严重的地区,当地农民被迫远走他乡,成为生态灾民.
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在类型众多的自然灾害中,除了地震、火山活动之外,许多自然灾害都与人类破坏生态密切相关,特别是洪涝、干旱、泥石流、沙尘暴等的频繁发生,可以说是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后果.
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严重的江河断流和污染,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激化,给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生物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物种的大量消失,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而且进一步削弱了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供给能力……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我国生态环境整体恶化趋势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扭转,其造成的损失及负面影响还在扩大!
人为因素的作用,特别是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是造成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大炼钢铁、“以粮为纲”、“有水快流”、“先上车后买票”等等,都对环境造成了触目惊心的损害.令人担忧的是,时至今日,新的生态破坏行为还时有发生.
什么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节约资源,防治结合,综合治理,预防为主,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保护地球原生态
人类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环境卫生怎么改
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随处可见:天空昏暗、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垃圾围城……,连远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DDT等农药残余,珠穆朗玛峰遍地狼藉?蓝天碧水已经成为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和遥不可及的梦想.
南极臭氧空洞,是因为过去氟利昂用量过多,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会有大量紫外线照射地球,皮肤癌等发率升高,地球温度升高;许多水域会发生赤潮等是因为生活工业废水进入水域,这些水富含氮,磷,使水富营养化造成的,会导致鱼虾死亡,也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损害人们的健康;美国的原始森林遭破坏,是人为的,有很多树木都是被砍伐的.造成很多动物流离失所,甚至有些物种灭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说,罗布泊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这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这篇报告文学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砍伐树木 就可以了
挖掘河沙
杀伤动物,
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因素所造成.平时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大量“三 废”和某些工业、生活设施的突发意外事故,以及医院未经处理的废弃物等均可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可引起危害.战时由于大量使用各种武器对居民的杀伤和对居民区的破坏,更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
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不犯以上毛病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的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保护环境其内容主要有:
(1)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
(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
(4)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污染物排放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的自净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副产品有害残留物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等等.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是持续发展还是自我毁灭.毫无疑问,我们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否则,日益恶化的环境将使我们在其他领域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因此,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否则人类会加速灭亡!
怎样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概论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
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 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当然最重要是以身作则,先从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