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其实在荷兰11月11日也是一个特别的节日,那就是圣马丁节。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天主教圣人马丁而举办的宗教传统节日,主要庆祝的国家包括德国、奥地利、荷兰和瑞士。今日,小编就来科普一下什么是圣马丁节。
圣马丁节由来
这个节日的由来要从公元300多年前说起,那时基督教刚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马丁大约就出生在这个时候,他从小就是一个勇敢、乐于助人、谦虚、善良的人,年纪轻轻时,就成为罗马凯撒皇帝亲卫队的军官了。
某次,在马丁在路上巡逻时,遇到一个穷得连衣服都没有穿的乞丐。正巧那时是最冷的冬天,这个乞丐向每个路过的人乞讨,却得不到任何回应。于是他来到马丁面前,马丁的身上除了公家的武器与披肩外,什么也没带。随后,他拔出剑来,将披肩割成两半,一半送给了那个乞丐,自己披着另一半。但是他这个举动不仅没有得到同伴认同,还遭到他们的讥笑和长官的惩罚。最后,马丁由于毁损公家军事配备,遭受3天的拘禁。然而,就在当天晚上,耶稣基督出现在马丁的梦中,身上披着马丁送出去的那半边披肩。在梦中马丁意识到他的使命,他应该放弃军职,专职服事上帝。于是,他接受了洗礼,成为传教士,足迹遍布欧洲,帮助了成千上万的人。
397年11月8日终身传教行善的马丁去世。11月11日,悲伤的百姓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后来,为纪念被天主教誉为圣人,同时也被东正教?英国基督新教所崇敬的马丁主教,人们将每年的11月11日作为“圣马丁纪念日”。渐渐的,这一天就演变成了传承慷慨助人?施爱行善之美德的孩子们的圣马丁节。
圣马丁节习俗
圣马丁节最开始只是盛行在教会中庆祝的宗教性节日,后来穷人们会在11月11日这一天乞讨,希望人们像慷慨帮助乞丐的马丁那样帮助他们。慢慢的,有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参与节日,最终圣马丁节演变成为儿童节日。这一天,孩子们会在天黑之后,拿着他们在学校做好的小灯笼,唱着各种各样关于圣马丁的歌曲,挨家挨户的讨要糖果。有的时候,也会有人扮装成罗马士兵并身穿红披风的骑士,伴随着小孩们提着灯笼串街走巷。有些街区还会特别上演马丁劈开自己的披肩,捐赠给乞丐的那一场景,以纪念马丁的行为和精神。
“灯笼、灯笼,太阳、月亮和星星。”……在每年的11月11日,这首被反复吟唱的歌曲都会回荡在德国秋日的街巷中。欢乐的孩子们拿着亲手制作的色彩斑斓的灯笼走街串巷,愉快地唱着他们耳熟能详的这些歌曲。灯笼里的蜡烛调皮地扑闪着,一如孩子们的眼中跳动的火花。每个孩子都兴奋不已,希望能看一眼引领游行队伍的那个身着中世纪武士战袍、胯下一匹宝马的人物。灯笼游行到底起源于何至今仍无定论。有些人把它视为圣马丁篝火的替代物。欧洲仍有一些城市和村庄至今保留着点燃圣马丁篝火的习俗。
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很多地区盛行圣马丁节的游行。常常有扮装成罗马士兵并身穿红披风的骑士,伴随着小孩们提着灯笼串街走巷,圣马丁节中的儿童和灯笼Brezel德国咸面包以示纪念。在奥地利西部的布雷根茨,这个习俗又被称为马丁骑士。间或也会有当年马丁捐赠给乞丐大衣的一幕再现。游行中人们会唱着马丁节的歌,所用的灯笼也大多是在小学校或幼儿园的小制作。节目结束的时候会点燃圣马丁火。很多地方的小孩子们会受到一种叫外克曼的面包。在鲁尔区,流行的是8字形的咸面包,德语叫Brezel。
在圣马丁节灯笼游行结束之后的当晚有吃鹅的传统。不过,现在有许多地方将这一习俗改为喝热红酒、热可可和吃“面包人”—一种做成人形的、嘴里叼着陶制烟斗的烤制食品。在寒意阵阵的秋风中结束了漫长的灯笼游行之后,这些点心既能温暖身心,又可充饥。
圣马丁节的传说
在基督教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的前后 (西元300多年),马丁出生在罗马帝国内的一个省份,就是现在的匈牙利。作为罗马军人的后裔,他被取名为马丁努士,是希望他能像希腊罗马神话里的战神马尔斯一样勇于奋斗。他年纪轻轻的就成为罗马凯撒皇帝亲卫队的军官,他除了勇敢外,而且还乐于助人,谦虚,善良,深得世人称赞,大家都乐于接近他。西元 334年,18岁的马丁作为卫队军官,驻扎在当今意大利境内的亚敏斯时,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他的一生,使他直至一千六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名垂不朽。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那时候经常有很多人被冻死。当马丁带着他的武器,穿着作为制服的披肩,来到城门时,遇到一个穷得连衣服都没有穿的乞丐。这个乞丐向每个路过的人乞讨,却得不到任何回应,于是他来到马丁面前.此时马丁的身上除了公家的武器与披肩外,什么也没带。于是他拔出剑来,将披肩割成两半,一半送给了那个乞丐,自己披着另一半。他这个举动不仅遭到同伴的讥笑,还受到长官的惩罚:由于毁损公家军事配备,他必须接受3天的拘禁。当天晚上,耶稣基督出现在马丁的梦中,身上披着马丁送出去的那半边披肩。旁边的天使告诉耶稣基督:“这还没受洗的马丁努士,给了我半边披肩穿。”在梦中马丁意识到他的使命,他应该放弃军职,为神服务。于是,他接受了洗礼,但却还不能马上退伍,因为他的长官很喜欢他,希望他在两年后再离开军队。后来他成为传教士,足迹遍布欧洲。由于他拥有治病甚至起死回生的特异功能不径而传,使他所到之处聚集了众多为求治病或想一睹奇迹的人。
西元386年时他来到德国的特利尔,当他正要踏入教堂时,一个人气喘吁吁的跑来,哭着哀求马丁去为他的女儿治病。那个小女孩瘫痪在床,四肢无法动弹,奄奄一息,家人已经准备要替她办丧事了。马丁向他解释,这种事是超出他的能力之外的,而且如此使用神赋予他的能力是不行的。那个人继续苦苦的哀求着,后来连在旁边的主教们都请求马丁去看看那个小女孩,马丁便去了。女孩家门口已经挤满了人,只见马丁低头祈祷,然后望着小女孩,为她祝福,让她尝点递上来的油。忽然她就可以说话了。马丁碰触一下小女孩的四肢,小女孩马上就站起来了。
马丁最后成为法国罗亚河旁土尔斯一地的主教,在西元397年11月8日以81岁的高龄去世。在他去世的那天,德国科隆的主教听到天上有天使的歌唱声,他告诉旁边的人,那是因为马丁告别人世,天使带着他到天堂去了;魔鬼虽然在那窥视着,想把马丁拉进地狱去,但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是属于它的,因此他无从下手。旁边的人记录下来科隆主教说这段话的时间,后来证实,当时的确是马丁去世的时刻。远在米兰的主教正在主持弥撒,忽然靠在祭坛边睡着了,开始没人敢叫醒他,直到两三个小时后,来做弥撒的人受不了了,将他唤醒。他醒来后告诉大家马丁的死讯,并说他自己当时正参加马丁的葬礼,但由于大家把他叫醒了,所以他没有观礼完全程。人们把他的话记录下来,后来也得到了证实。
马丁的事迹在他还活着时便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传奇,他在去世后不久便被封为圣人,成为首批不是因为殉道,而是因为传福音而被尊敬的基督徒。自此各地纷纷建立起以他为名的教堂,尤其在中世纪末的法国就已经存在3千6百多间的马丁教堂。历史上有众多的名人以之为名:五名教皇选择马丁作为他们的名字;基督教新教的先驱叫马丁·路德;美国着名的黑人人权斗士叫马丁·路德·金等等。
1月20日快要到了,所以很多的朋友都会想知道1月20日是什么节日。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1月20日对应的节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月20日的节日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所以2018年1月20日是大寒节气。
公历:公元2018年01月20日 星期六 魔羯座。
农历:2017年12月04日 值神→天刑(黑道日)。
岁次:丁酉年、生肖鸡、癸丑月、壬子日。
冲煞:冲马(丙午)煞南。
今日适宜:交易 立券 纳财 安床 裁衣 造畜稠 安葬 谢土 启钻 除服 成服 修坟 立碑 移柩 入殓。
今日禁忌:开光 嫁娶 开市 动土 破土。
胎神占方:仓库碓外东北。
纳音星位:桑柘木 闭执位。
吉神宜趋:天恩 官日 六合 续世 鸣犬对。
凶神宜忌:天吏 血支 四忌 土符 归忌 血忌 天刑。
彭祖百忌:壬不汲水更难提防 子不问卜自惹祸殃。
1月20日吃什么传统食物
1、老母鸡汤
到了寒冬季节,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
2、八宝粥
古时在北方,大寒天气虽寒冷,但因已近春天,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迎接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大寒这天,还会制做传统的八宝粥食材,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3、八宝饭
八宝饭是中国传统名点,腊八节节日食俗。流行于全国各地,江南尤盛。各地的配方大同小异,基本上是把糯米蒸熟,拌以糖、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味道甜美,是节日和待客佳品。
4、糯米饭
大寒吃糯米饭是一种习俗。大寒是二十四气节最后一个气节,也是整个冬天感觉最冷的一天,故名曰“大寒”。在这一天,广东人不仅穿得最多,而且也会吃一些暖胃的东西以御寒,比如糯米饭。糯米饭是中国传统主食之一,在南方中国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男女老幼喜爱之食品,各种节日的主食,多为糯米做成的各种食品。有甑蒸加红枣的糯米饭,染成五颜六色的花糯米饭。
5、年糕
吃“消寒糕”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有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选择在“大寒”这天吃年糕,还有“年高”之意,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所以老北京的习俗中大寒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带着吉祥味,也能驱散身上寒意,所以称为“消寒糕”。
1月20日的大事件
1265年——英格兰贵族孟福尔召集第一届英格兰议会在威斯敏斯特宫召开第一次会议。
1320年——瓦迪斯瓦夫一世在克拉科夫加冕成为波兰国王,波兰重新统一。
1865年——美国发明家汤普森成为第一个注册云霄飞车专利技术的人。
1892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举办了世界首次正式的篮球比赛。[1]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的礼堂上开幕。
1937年——小罗斯福二度宣誓就任美国总统,确立美国总统就职日期,之前美国总统就职日期为3月4日。
1937年——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在延安成立。
1942年——纳粹德国官员在柏林召开讨论“犹太人问题最后解决方法”的万湖会议,决定进行犹太人大屠杀。
1949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就职演说中,提出美国全球战略的四点行动计划,就是第四点计划。
1955年——中国与阿富汗建立外交关系。
1969年——船湾淡水湖由港督戴麟趾揭幕。
1974年——西沙之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驱逐南越势力攻占整个西沙群岛。
1975年——香港电话公司申请加价。
1981年——香港北角精工发品厂大火。
1981年——里根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四年后又再次连任。
1986年——马丁·路德·金纪念日首次成为美国法定假日。
1989年——老布什宣誓就任美国总统。
1992年——中国与白俄罗斯共和国建交就任美国总统。
1993年——克林顿宣誓就任美国总统。
1996年——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成立。
1998年——第八世夏茸尕布活佛转世灵童认定。
2001年——菲律宾总统约瑟夫·埃斯特拉达在第二次人民力量革命中辞职下台,由副总统格洛丽亚·阿罗约继任。
同日,小布什宣誓就任美国总统。
2009年——奥巴马宣誓就任第四十四任美国总统。
一道好的高考作文题,首先应该有一个较大的言说空间,让所有考生都有话可说,考题能够容纳考生平时的阅读、思考、认知及生活体验;还应该让考生可以从各个角度去理解命题,容纳不同的思维方式。给学生个性的充分表现以足够的空间,这是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自然也应该成为拟定考题的最重要的原则。为帮助大家学习更多高考时评文章写作方法,yjbys小编为大家分享2017最新高考时评满分作文如下:
2017年高考作文题预测:让守望者永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能看到一个社会的凶兆,以未来的危险促进当下的改过革新,这样的人,有知识,有胆识,往往置个人的功利甚至生死于度外,是一个时代的心灵与眼光。在《圣经?旧约》里,这类人被称为“守望者”,他负责指出一国或一人的罪错,任何一个听不到凶言的大寂静时代,有可能是守望者失职了,有可能是守望者死光了,活在其中的人,虽然有各种声调的吉言,但往往不能如意恭喜发财、长命百岁。守望者之于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或一个团体乃至一个人,都是如此。
请仔细阅读这段文字,然后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试题解析】
1.题干中的关键词:守望者
正确理解与把握“守望者”一词,是写作的关键。评分时必须判断作文是否是在“守望着”的范围内写作。
(1)把握“守望者”的内涵。
从“守望者”一词的内涵来判断,必须同时具有三个基本要素:
第一,“守”。指的是坚持、坚守并且支持、护卫某种思想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可能暂时不被人重视,但从长远看,它对于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或一个团体或个人是有益、重要的。
第二,“望”。指看得远,能见微知着。“能看到一个社会的凶兆”。
第三,“者”。“……的人”,指某一个人或某个群体。其为社会的中坚脊梁——一个时代的精英或普通民众中的佼佼者。
材料分三个层次对守望者进行了阐述:
其一,“能看到一个社会的凶兆……这类人被称为“守望者”,此为“守望者”的界定。
其二,“他负责……往往不能如意恭喜发财、长命百岁”,此为“守望者”的职责及其失职造成的恶果。
其三,“守望者之于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或一个团体乃至一个人,都是如此。”谈“守望者”作用的普适性。
(2)与“守望者”相关的次关键词。
其一,与“守望者”基本素质有关的
看到凶兆:有远见,见微知着,能预见未来的危险,敢于直言,敢于讲真话。
促改过革新:是指有创见,有独立人格,有独立思想,推动社会变革创新。
时代的心灵与眼光:心灵,指人的精神道德追求,自我完善与发展,也指社会道德等公共价值观和精神取向。眼光,指能总揽全局,看得远,看得透,而不是局部的看,狭隘的看,关注普罗大众的利益。时代的心灵与眼光,指代表正义、公平、正气、正能量等。
非功利(置个人的功利甚至生死于度外):无私,不计个人得失,为国家民族的发展献计献策,为天下人谋永福,为弱势群体鼓与呼,为个人的成长护航。
其二,与“守望者”的职责有关的
针砭错误(指出一国或一人的罪错):不夸饰,不吹捧,敢于直言,力排众论,甘于寂寞。
其三,与“守望者”作用的普适性有关的
“守望者”可以是某时代的、某社会的、某团体的、个人的。
(3)把握“守望”的特殊性。
在材料中,“守望”是褒义词,“守望者”所守望的东西也应具有“正能量”。如:
心灵:善良、诚信、本真、宁静淡泊、独立、个性、真理等。
2.围绕材料关键词及其次关键词,拓展思考。
其一,从写作者对“守望者”的界定及其态度的角度拓展。“守望着”是一个时代的心灵与眼光;敢做“守望者”;“守望者”,时代(民族、国家)的“良心”等。
其二,以“守望者”为核心,可建构起“人物”“时代”“态度”“追求”等等关联。如, “守望者”关注“未来的危险”或“危险的未来”; “守望者”有益于“当下的改过革新”或“改过革新的当下”; “守望者”的“凶言”“心热”;时代需要“守望者”;“守望者”不能死等。
其三,从怎样做一位“守望者”的角度拓展。针砭时弊,做社会的“守望着”;见微知着,方能做“守望着”;倾听自己的心声,做有良知的“守望着”等。
其四,从“守望者”的对立面拓展。如,要听进“守望者”的“凶言”;感谢“守望者”;包容“守望者”;听得“吉言”,更要听得“凶言”等。
从上述角度产生的论述、记叙等都可视为符合题意。
【例文】
让守望者永存
萨义德在其《知识分子论》一书中,明确指出:“真正的知识分子受到形而上热情的感召,斥责暴力,批判不公,监督权威,保护弱小。”这是一群真正的守望者,特定的历史条件、时代环境需要他们步出人群,勇敢坚强地扛起道义的大旗。这样卓尔不群之士,理应永存。
在这些守望者身上,人们看到的是一种对人类普遍真理的坚守。这些人没有因为享有更高等的知识而洋洋得意,对大众漠不关心,“铁肩担道义,辣手着文章”,他们在用自身的学识感召时代、引领社会。当胡塞尔在为欧洲文化危机而四处演讲时,当罗素也在为人类幸福反对制造原子弹时,人们很容易在他们身上看到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博大的悲悯意识。他们为时代寻找方向,为人类谋求出路,绝不辜负知识赋予他们的责任。
“绝不把团结置于批评之上。”美国作家萨义德如是说。高度自觉的批判意识,不从众合流的独立精神让时代的守望者早已舍弃了小我。无论是尼采在德意志民族热情最高涨时忧虑地提出战争的隐患还是梁漱溟因为文革问题与毛主席在大会上的据理力争,都让世人真切地体会到这些守望者身上的无畏与担当。 “他的笔受上帝指挥”,苏联主席这样评价索尔仁尼琴。坚守、独立、批判、非守望者为之,谁为之?
反观当下,如巴赫金所说:“这是一个众生喧哗的时代。”形形色色的言论,亦正亦邪的倡导,多元之下,无疑需要守望者挺身而出,喊出时代最强音。然而越来越多饱学之士却在尽力逃避守望者的身份,说违心话,办违心事。笔杆子上那股“形而上的热情”又到何处去了?是消弥于生活中琐碎的平庸还是社会上隐蔽的设定?抑或那浩然之气已妥协于更多对现实的考虑?功利诚可贵,理想价更高。若一个时代的心灵蒙尘,眼光呆滞,民族的文化内核,国家的精神脊梁又靠何人去塑造、去担当呢?莫忘守望。
马丁·路德·金说:“历史终将记住的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中国青年报》的主编也在北大中文系的毕业典礼上激昂地提出:“这个社会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妥协,而是北大人的坚守。”作为拥有更高学识,拥有成为守望者禀赋的人,理应呐喊,必须振臂,让世人看到人类道义的大旗在舞动,在飘摇,无论风雨。
让守望者长存,不使寂静笼罩于时代的每一个角落,使高尚的情操永驻伟大的内心。
【评语】
1.立意。能从材料中提炼出:“守望者”的内涵,能准确把握好“守望者”的界定。开门见山地提出什么是“真正的守望者”,“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时代环境中,勇敢坚毅地扛起道义大旗之士,批判不公,监督权威,保护弱小,这样的守望者,理应永存”。
2.选材。作者能在素材储备库中迅速地搜索到自己读过的萨义德《知识分子论》,并捕捉到文中闪光的句子作为论据来论述如何做“守望者”。引用萨义德“认为的知识分子是特立独行,甘于寂寞,秉持独立判断及道德良知,不攀权附势,不热衷名利,勇于表达一已之见,充当弱势者的喉舌。”与材料中守望者“能看到一个社会的凶兆,护卫某种思想价值观,以及守望者不夸饰、不吹捧、敢于直言力排众论、甘于寂寞”刚好不谋而合,作者很好地诠释了守望者的内涵。
文中还列举胡塞尔、罗素、梁漱溟等的事例,论述守望者在喧嚣的时代如何做到坚守、独立、批判的。与此同时作者用“反观当下”过渡,用巴赫金的言论,呼吁在这个心灵蒙尘的时代莫忘守望,文章结尾作才引用马丁·路德·金和《中国青年报》主编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话来作结论:守望者永存。
3.语言。本文语言凝炼、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多引用名人的言论作为论据,文中的“铁肓担道义、辣手着文章”、“功利诚可贵,理想价更高”等可谓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4.文章值得改进之处:文章第三段所引用的萨义德的“绝不把团结置于批评之上”的理论是有争议的,不建议引用;再者这句话并没有透彻地证明“守望者舍弃小我”。如果文章第2、3段集中笔墨选举一个事例道出守望者推动社会变革创新,可能会收到更好的论述效果。
国之安需法家拂士
材料中将“守望者”诠释为负责为一国或一人指出过错,以使国家永昌之人,让我联想到古文中的一个同义词——“法家拂士”。诚然,谋求国家安定与发展,必然需要“法家拂士”这一群正义者。
国之安需法家拂士。因为若无,也许意味着一个朝代的完结,或一个国家的覆灭。历朝统治者多以夏桀、商纣为戒。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此二者独断专制、残暴有加,不虚心受谏,反而虐杀“法家拂士”。于是他们的统治是短命的,历史的车轮无情地轧过他们的那页。试想,当“法家拂士”被屠尽,又有谁能为一国之兴尽己智谋、献其忠心呢?朝代更迭、国家覆灭是没有“法家拂士”的苦果。
国之安需法家拂士。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我们不难发现那一群法家拂士们高大的身影,是他们,将名利生死置之度外,作出种种努力只为国家的再繁荣或民族的昌兴。
那些闪耀的身影中有卫鞅、有王安石、有张居正,为国家的强盛作出了艰难的改革后却反遭噩运,这是他们个人的不幸,但对于国家的安定昌盛却是一大幸事。
而放眼近代,我们更不会忽视那些豪情,那些凛然正气,那些义不容辞与前赴后继。“拼将十万头颅血,须将乾坤力挽回。”戊戌六君子为唤醒国人而甘愿伏在刀口寒光下,鲁迅先生日日笔耕不辍书写思想,孙文先生奔走呼号“自由、平等”……在国家的大厦将倾的时候,他们看到了凶兆却没有逃之夭夭,而是毕其精力以一肩相扛,从不考虑自身而只愿国家早日安定,山河早日风光霁月。历史证明,如若没有这一群正义的“守望者”,国将何安?家又安在?——国之安多么需要这样一群法家拂士,痛斥现状之黑恶,开出一剂复兴的强心针。
纵观古今,没有法家拂士,国运难昌。历朝开国后一段时期往往较为繁治,是因为统治者愿采纳谏言而不只听媚辞。中华民族在大劫难之后,复兴重建之时,更不可忽视对“法家拂士”的培养、保护与鼓励。
保护与鼓励“法家拂士”,培植社会正义的中坚力量,就需要国家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不禁锢人们的某些思想自由。而作为我们,国家的公民,更当以史为鉴,学习前人置利益于度外、敢于维护国家安定的勇气与精神,全面提升自我以成为“法家拂士”的一名。
当全社会,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意识到了“国之安需法家拂士”并为此积极行动的时候,我相信中华国运必昌,金龙之腾飞指日可待矣。
2017年高考预测作文题:追求因高雅而辉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乔布斯临终遗言:作为一个世界500强公司总裁,我曾经叱咤商界,无往不胜,在别人眼里,我的人生当然是成功典范。但是除了工作,我的乐趣并不多。到后来,财富于我已变成一种习惯的事实。发现曾经让我感到无限得意的所有社会名誉和财富,在即将到来的死亡面前已全部变得暗淡无光,毫无意义。我多次问自己,如果我生前的一切被死亡重新估价后,已经失去价值。黑暗中,我看着那些金属检测仪器发出的幽绿的光和听到吱吱的声响,似乎感到死神温热的呼吸向我靠拢。现在我明白了,人一生只要有够用的财富,就该去追求其他与财富无关的,应该是更重要的东西,也许是感情,也许是艺术,也许只是一个儿时的梦想。
请结合材料的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更多高考时评相关文章:
1.2017年高考作文媒体时评素材汇总
2.2017高考社会热点时评作文汇总
3.2017时评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4.2017高考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推荐】
5.2017高考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附范文)
6.时评类高考满分作文2017最新
7.2017高考时评作文题目【经典】
8.2017高考满分时评作文范文
9.2017高考时评类作文三篇
10.2017高考时评类议论文经典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