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堂网
 手抄报 |  手机版 

栏目类型

手抄报

好看的手抄报(共8篇)

时间:2018-07-11 来源:手抄报 点击:

篇一:好看的手抄报

关于美丽校园手抄报内容

我的校园是美丽的 ,他是我成长的摇篮.在这里我遇到了我做好的伙伴,与他们朝夕相处.遇到了做好的老师,从他们那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在樱花散落的年华,度过了我人生中最圣洁,最美好的时代

篇二:好看的手抄报

神奇美丽的大自然奇观的手抄报【好看的手抄报】

大自然不光是四季美不胜收,它的景色到处都是那么的美丽.
来到泰山的顶峰,看到这的景色,真的是好美.伸起手,似乎抓到了云,凉凉的,感觉好舒服.闭上眼,深呼吸,似乎闻到了大自然的气息.望眼看去,那一座座山印入眼帘,是那样的小.那就像是诗人所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来到海边,看着这一望无际的海,吹着和煦的海风,忘掉了许多的烦恼.天空和大海相映,在天空下,人们尽情的冲浪,这时,大海泛起了层层大浪,波涛如怒,发出了”巨大"的响声.海鸥从海上飞过,似乎留下了痕迹.这一切是多么的美好.
大自然的景色是无法用语言能形容出来的,它的美用心才能去感受.
希望这大自然的这种美是是永久不灭的.

篇三:好看的手抄报

“美丽的广州”手抄报怎么画,
方法和题材

简单画一些框框,花边,图案.其余空白部分写上文字
图案部分可以画上广州特有的植物,建筑物等
文字部分可以写上广州的特有植物,建筑物简介;广州的人文环境,特有风俗等等
--------------------------------------------
一个字一个字打下来的,

篇四:好看的手抄报

手抄报是什么样子的

完成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做一张手抄报,A4纸,白底,横版.内容多样,可以介绍自己幸福的家庭生活,可以表现美丽的家乡故园,也可以报道一次重大的社会事件等
A4纸的好弄,先选个适合的标题,用艺术字写,可以上网找找看素材,再接着画些有关主题的,注意的是1.写字的地方要尽量正好,不然多一块少一块不好看,尤其是有边框的时候.可以找些素材边框.2.要使整个画面有整体效果,从远处看也能看到画了什么,尽量使画面饱满,不要空太多.

篇五:好看的手抄报

三年级的手抄报怎么画或怎么写

首先准备一张大白纸.第二步:准备好你想表达的内容,比如:你精心准备的一些计算公式;你在课外看到的一些特别难的题目;你看到的关于数学的一些名言,笑话或者漫画等等.第三步:准备几个漂亮的插图,最好是自己画然后用水彩笔图上颜色.第四步:把白纸从离边大约2-4厘米处画一个长方形,然后把长方形中间分开成两边,每边填上你准备的各种内容.第五步:写上你的姓名,学校,班级.
好了,漂亮的手抄报完成了,祝你学习进步!新年快乐!

篇六:好看的手抄报

做手抄报 作文

要做一张漂亮的手抄报首先要准备这些材料:尺子、铅笔、橡皮擦、黑笔、彩色笔……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于是,我开始动手了,我把我的手抄报纸分成两半,我先做右边。我把右边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画三个灯笼,在灯笼里写上“国庆节”这三个美术字。后两部分写内容,我把另一半画上五个框,里面的各部分一个角落里都画上画。

这时我排版完,遇到一个难题,内容要怎么写呢?我苦思冥想,最后还是找了姑姑帮我一起找了几篇内容。

就这样,我过五关斩六将,就在我洋洋得意的时候,我又遇到一个难题,姑姑走了,我怎么找文章?这时,我想到了小姑姑,我就叫小姑姑过来帮我解决了难题。我写完了内容,现在就要涂颜色了,我把颜色涂得非常均匀,涂完颜色就成功了。

看着一张我自己做的手抄报,心里甜滋滋的。【好看的手抄报】

篇七:好看的手抄报

美丽的地球手抄报,谁有~急用啊

【好看的手抄报】

  拼音:di qiu
  简介地球,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地球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
  一、自转和公转
  1543年,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首先完整地提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此后,大量的观测和实验都证明了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巴黎成功地进行了一次着名的实验(傅科摆试验),证明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周期约为23时56分4秒平太阳时,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的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周期为一恒星年,公转平均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黄道与赤道交角(黄赤交角)为23°27′.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和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的区分.地球白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有长期变化、季节性变化和不规则变化.同时,由于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各种作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即岁差和章动、极移和黄赤交角变化.
  二、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球形这个概念的出现,可上溯到公元前五、六世纪.当时,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家只是从球形最美的观念出发产生这一概念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中国早在战国时期,哲学家惠施已提出地球是球形的看法.
  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的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成功地用三角测量法测量了阿斯旺和亚历山大城之间的子午线长.中国唐朝时期,在一行的指导下,由南宫说率领的测量队在河南省黄河南北的平原地带进行了最早的弧度测量,算出了北极的地平高度差一度,相当于南北地面距离相差约351里80步(唐朝的长度单位5尺=1步,300步=1里),从而可算出地球的半径.这项工作比阿拉伯人的类似工作约早100年.在现代,除用大地测量方法外;还可用重力测量确定地球的均衡形状.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地球动力学测地方法得到很大发展.各种方法的联合使用,使得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测定精度大大提高.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常数系统中,地球赤道半径α为6378140米,地球扁率因子1/f为298.257.地球不是正球体,而是扁球体,或者说,更象个梨状的旋转体.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结果表明、地球的赤道也是个椭圆,据此可认为地球是个三轴椭球体.地球自转产主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形状,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约短21公里.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不均匀性,进一步造成地球表面形状的不规则性.在大地测量学中,所谓的地球形状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在这个面上重力位各处相同,是个等位面.日、月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使地球上的海洋、大气产生潮汐现象,也使固体地球(在某种程度上是个弹性体)发生弹性形变,这就是所谓“固体潮”.
  三、质量和重力加速度
  地球的质量为5.976×l027克,这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测定的.地球质量的确定提供了测定其他天体质量的依据.从地球的质量可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2克/厘米3.地球上任何质点都受到地球引力和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二者的合力就是重力.重力随高度递增而减小,也随纬度而变化.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为978.伽(厘米/秒2),两极处为983.2伽.有些地方还会出现重力异常现象,这反映出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不均匀性.重力异常同地质构造和矿床有关.地球因受到日、月引潮力的作用,它的重力加速度也有微小的周期变化,最大的可达十分之几毫伽.
  四、构造
  地球可以看作由一系列的同心层组成.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还有磁层,形成了围绕固态地球的外套.磁层和大气圈阻挡着来自空间的紫外线、X射线、高能粒子和众多的流星对地面的直接轰击.
  地球表面十分之七以上为蓝色的海洋所覆盖,湖泊、江河只占地球表面水域很少的部分.地球表面的液态水层,叫做水圈,从形成至今至少已有30亿年.地球的表层由各种岩石和土壤组成,地面崎岖不平,低洼部分被水淹没成为海洋、湖泊;高出水面的陆地则有平原、高山.地球固体表面总垂直起伏约为20公里,它是珠穆朗玛峰顶(据中国登山队测定,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4.43米) 和最深的海洋深度(马里亚纳海沟深度约11公里)之间的高差,它超过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的一半.洋底象陆地一样不平坦,也不平静.洋底岩石年龄要比陆地年轻得多.陆地上大多数岩石的年龄小于二十几亿年.陆地上到处可以找到沉积岩,说明在远古时期这些地方可能是海洋.地表虽有少量的环形山,但难以找到类似月球、火星和水星那样多的环形山,这是因为地球表面受到外力(水和大气)和内力(地震和火山)的作用,不断风化、侵蚀和瓦解的结果.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地壳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地面的隆起和沉降,以垂直运动为主,水平运动是次要的.近十多年来,愈来愈多的科学家认为,地球上部不仅有垂直运动,而且还有更大的水平运动,海洋和大陆的相对位置在地质时期也是变化着的.1912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此后,有的地质学家认为,地球早先存在两块古大陆——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和北半球的劳亚古陆.但在很长时期里许多科学家拒绝承认大陆漂移假说,因为当时人们很难相信有这么大的力量把原先的大陆块撕开,使各碎块分别逐渐漂移到今天的位置.六十年代初,黑斯和迪茨提出了洋底扩张假说,认为全球大地构造是洋底不断扩张的直接结果.正是由于洋底扩张假说和板块运动理论的发展,又使大陆漂移学说重新受到重视.
  地球最上层约几十公里厚的一圈是强度很大的岩石圈,其下几百公里厚的一层是软流层,强度较小,在长期的应力作用下这一层的物质具有可塑性.岩石圈漂浮在软流圈上.在地球内部能量(原始热量和发射性热)释放时,地内温度和密度的不均匀分布,引起地幔物质的对流运动.地幔对流物质沿着洋底的洋中脊的裂隙向两侧方向运动,不断形成新的洋底.此外,老的洋底不断向外扩张,当它们接近大陆边缘时,在地幔对流向下拖曳力的作用下,插入大陆地壳下面,致使岩石圈发生一系列的构造运动.这种对流作用可使整个洋底在三亿年左右更新一次.岩石圈被一些活动构造带所割裂,分成几个不连续的单元,称为大陆板块.勒比雄把全球岩石圈分成六大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澳洲板块和南极板块.海底的扩张导致大陆板块发生运动.板块的相互挤压造成了巨大的山系,自阿尔卑斯山经过土耳其和高加索,最后到喜马拉雅山的山系正是属于这种情况;也有的地方,两个板块的岩石同时下沉,造成洋底的深渊,此外,板块的运动还造成了火山和地震.关于板块运动的理论,目前还在不断发展之中,同时也存在许多有争论的问题.
  五、起源和演化
  对地球起源和演化问题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始于十八世纪中叶,至今已经提出多种学说.现在流行的看法是: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它同其他行星一样,经历了吸积、碰撞这样一些共同的物理演化过程.地球胎形成伊始,温度较低,并无分层结构,只是由于陨石物质的轰击,放射性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的重力收缩,才使地球温度逐渐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地球内部物质也就具有越来越大的可塑性,且有局部熔融现象.这时,在重力作用下物质分异开始,地球外部较重的物质逐渐下沉,地球内部较轻的物质逐渐上升,一些重的元素(如液态铁)沉到地球中心,形成一个密度较大的地核(地震波的观测表明,地球外核是液态的).物质的对流伴随着大规模的化学分离,最后地球就逐渐形成现今的地壳、地幔和地核等层次.
  在地球演化早期,原始大气逃逸殆尽.伴随着物质的重新组合和分化,原先在地球内部的各种气体通过火山喷发等作用上升到地表成为第二代大气,后来,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一步发展成为现代大气.另一方面,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使内部结晶水汽化.随着地表温度逐渐下降,气态水经过凝结、降雨落到地面形成水圈.约在三、四十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单细胞生命,然后逐步进化为各种各样的生物,直到人类这样的高级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圈.
  地球数据
  轨道长半径(天文距离单位) 1.000
  轨道长半径(百万公里) 149.6
  公转的恒星周期(日) 365.26
  公转的会合周期(日) -
  轨道偏心率 0.0167
  轨道倾角(度) 0.0
  升交点黄经(度) 0.0
  近日点黄经(度) 102.3
  平均轨道速度(公里) 29.79
  赤道半径(公里) 6378
  扁率 0.0034
  质量(地球质量=1) 1.000
  密度(克/立方厘米) 5.52
  赤道引力(地球=1) 1.00
  逃逸速度(公里/秒) 11.2
  自转周期(日) 0.9973
  黄赤交角(度) 23.44
  反照率 0.30
  最大亮度 -
  卫星(已确认的) 1

篇八:好看的手抄报

春节的手抄报的内容和版面!
8开、的纸,要大方,漂亮,内容广泛!

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比现在的大象还大几倍,比老虎还凶几十倍.专门吃人,而且一吃就是几十个人,被它吃的人数也数不过来.老百姓可遭了殃.有一天,“年”又来了,有个年轻人恨极了,说:“与其让它吃掉,还不如和它拼了,反正都是一死.”他拿把劈斧冲了上去,好多年轻也跟着冲了上去.可他们不是“年”的对手,年轻人都被“年”吃掉了.此后,“年”变得更凶恶了,老百姓个个怨气冲天,恨声震地.
冲天的怨气惊动了天上的太白金星,震地的恨声惊动了地下的地王菩萨.太白金星和地王菩萨一商量,就派神农老祖到大地收“年”.神农手执打兽鞭,对准“年”的屁股就是一鞭.凶猛的“年”竟乖乖伏地不动了.神农奔上几步,一只脚踏在“年”头上,怒吼道:“畜牲,你吃人无数,作孽极深,今天你的末日到了.”说罢,从腰间拿下两片瓜钵,对准“年”就一合.比象还大的“年”竟一下合在瓜钵里了.神农把装“年”的钵埋在地底下,临走时他再三叮嘱说:“这钵埋在地下,将来会长出瓜来,这瓜不能破,一定要说它不破.”后来,那个埋钵的地方真的长出瓜来,百姓就按照神农“不”的话音,把它叫成“北瓜”.神农除“年”的那天正巧是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百姓便把这一天叫做“过年”,即避过“年”和除去“年”的意思.这天,北瓜供在堂上,以示压邪,并敲锣打鼓,鸣竹张灯,以纪念神农老祖的功德

推荐访问:好看的手抄报边框 超好看的手抄报

上一篇:我是小小消防员(共8篇)
下一篇:欢度五一作文(共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