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观后感作文
[《可可西里》观后感作文]
本周四我们参看了电影《可可西里》,影片讲述的是,美丽寂寥的可可西里,巡山队员被盗猎者残杀,又一批藏羚羊群惨遭屠戮……巡山队长日泰一定要抓到盗猎者,于是巡山队员在遍布危险的茫茫大戈壁上奋力追踪,终于在湍急的冰河之中,捕获了一些盗猎分子,《可可西里》观后感作文.在濒临车辆抛锚,汽油耗尽,食品短缺,大雪封山等绝境中,巡山队员不断倒在冷枪之下…… 但是打击盗猎,是巡山队义不容辞的责任;守护家园,是巡山队不可动摇的信仰.巡山队员顽强地在风雪戈壁中追捕盗猎者,枪声在可可西里的群山中长久地回响.这是一部摧人泪下的影片,打击盗猎,保护动物,是巡山员的职责,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观后感《《可可西里》观后感作文》.这种坚定的的信念,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一次巡山,就是一次撼人心魄的生命历险,有了这种信念支撑,至今可可西里的守护者,仍在冒着生命的危险守护着藏羚羊.我们也要有这种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可可西里》观后感作文350字小学生作文(/)【可可西里观后感】
观《可可西里》有感 作文
在<<可可西里>>这部真实的记录片中,我们能体会到一分残忍与一分感动。可可西里>
在片头与片尾的地方都穿插了一小段藏族的乐曲,那雄壮,浑厚的男高音,让每一个观看者都感觉到藏族人民粗犷'豪放'坚毅的性格品质。
当那名记者走到了他们中间,他们大摆宴席,热情地招待了这一个远方的客人。这是他们热情'好客的品质。
神秘的可可西里,虽被人称为死亡地区,到处都分布着能令人死亡的因素,但还是会有一些让金钱给蒙住眼睛的人,闯了进去,残酷地杀害一种有着黄金一般皮毛的羊种------藏羚羊。它们的生活从此被扰乱,无情的子弹穿透过它们的身体,它们挣扎着,而迎接它们的是再一次的攻击,终于,它们丧身在这一片冰冷的土地。猎人的手如恶魔般向羚羊们扑去,待猎人走后,余下的就只是藏羚羊那没有皮的血淋淋的尸骨。
虽然如此,但我们能让这些不法分子继续做下去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这时就涌现出了一大群志愿打击犯罪,保护藏羚羊的藏族青年,他们以自己旺盛的精力,顽强的拼搏精神,打击了一批又一批的犯罪人员。他们的精神是可嘉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为了保护藏羚羊,在零下20多的温度下与不法分子进行搏击。比起为了金钱去犯法的人,简直就是天上的神。
希望神能够永远保护藏羚羊,让这群可爱的动物在可可西里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也希望那些迷失的人们能够醒悟,一起来保护珍贵的藏羚羊。
可可西里观后感 作文
周五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时代影院看电影《可可西里》,尽管在此之前,妈妈说过好多次这部电影如何好看,但认识不多的我并不以为然。
进入影院,我便看到一幅长约五米的黄色横幅,大意是“万人签名支持《可可西里》冲击奥斯卡金像奖活动”,上面已经有了密密麻麻的签名。妈妈也让我签,我觉得别扭:干吗要我签名?签名能随随便便吗?
我一扭身,进了影厅。
但在影厅的这90分钟,我被深深震撼了。
由陆川导演的这部电影是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编而来,故事发生在可可西里。这是一部反映历险的故事片,它通过猎杀藏羚羊和阻止猎杀藏羚羊这个过程,讲述了人在绝境中的生存挣扎和人与自然的相互抗争,而关于这个话题,则是个世界性的。
可可西里,位于中国版图的西部、青藏高原的中心地带。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一百万只珍贵的高原动物藏羚羊,不过随着欧洲和美洲市场对莎图什披肩的需求增加,导致了其原料藏羚羊绒价格暴涨,中国境内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爆发了对藏羚羊的血腥屠杀,各地盗猎分子纷纷涌入可可西里猎杀羚羊。短短几年间,数百万藏羚羊几乎被杀戮殆尽,现在可可西里大约只残存有不到两万只藏羚羊。
资料说,从1993年起,可可西里周边地区的藏族人和汉族人在队长索南达杰的领导下,组成了一支名为野牦牛队的巡山保护队,志愿进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行动。在前后五年多的时间中,野牦牛队在可可西里腹地和盗猎分子进行了无数次浴血奋战,两任队长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先后牺牲。
我觉得《可可西里》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真实。特别是刘栋陷入流沙的镜头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看到这个镜头时,禁不住热泪盈眶,从影片中我看到了生命的无奈,人们不知何时何地会面临生死离别……
整部影片像一则新闻报道,以一个随队采访的记者的角度,讲述了这个故事。从他们八个人进山,到只有四个人活着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跟盗猎分子作战,跟环境作战,跟贫穷作战……荒凉的无人区,屠杀藏羚羊的场景,残酷的自然环境,凶残的猎杀藏羚羊的杀手……关于屠杀和保护藏羚羊的情节,影片都像一部记录片一样真实而不加修饰地记录了下来。
走出影厅,我毫不犹豫地在横幅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电影可可西里观后感...3000字~ORZ
如今,在安静祥和而圣洁的西藏,藏羚羊已成为一种符号.然而他们的生存史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与之共生的还有无私无畏可亲可敬的可可西里巡山队.我们无法忘记那个黑色年代留下的印记,诚所谓“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充满杀戮但留下永恒印记的时光:
20世纪60年代人们对藏羚羊的消费剧增,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藏羚羊的灭顶之灾——在短短的几年之间他们的数量由一百万只锐减至不足一万只.然而当时的政府的保护意识极其的薄弱,在藏羚羊濒危告急之时虔诚的藏族人民完全自发的组成了可可西里巡山队,然而它的诞生源与民间,他们没有编制,然而他们却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我们的羊不能灭,我们的符号不能丢.就为了这个信念,他们与狩猎者展开了一常旷日持久而又艰苦异常的斗争,他们在浩瀚无边的可可西里第一次留下了人类文明的脚印,但也许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脚印.在那个不毛之地他们面对的环境是异常的恶劣,到处是风沙乱石,可他们的后面是正在遭受屠戮的濒危的藏羚羊啊!他们只有一条路可走;坚持到底.为此他们不断的奋斗着,付出着,甚至是不知何时何地的牺牲,但他们也有亲人也有家啊.然而他们把藏羚羊当成是更亲的亲人,把可可西里当成是更大的家,因此无论在多么艰苦多么寂寞的巡山途中他门的信念从未泯灭,他们的意志依旧坚定,他们的目标依然鲜明.
他们守护的不仅是羚羊,在他们眼中它们是和我们一样的生灵啊.可是他们缺钱,缺人,缺装备他们的步枪在面对冲锋枪的扫射时是何等的力不从心,但他们没办法啊,他们只有用自己的牺牲来换取藏羚羊更少的牺牲,这是多么一种难耐的无奈啊,他们的局面和当时我们英勇的八路军打天下时的小米加步枪对抗日军有着同样的意义,因此他们同样是最可爱的人 ,也是最可敬的人,因为在他们身上同样体现着中华民族不断进取的原动力,在他们身上折射出的是从生命上升至生灵意义上的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光辉,他们同样也体现了我们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精神:共建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他们是在那个黑色的年代啊,他们的处境是那样的无法言语,他们中有一人在漫无边际的荒野孤身生活了三年,那可是几乎与世隔绝的三年啊!当他们面对流沙侵蚀时他们身旁却空无一人,当他们面对肆虐的狂风暴雪的境遇急待救援时,他们的救援物资却因他们的同伴因遇流沙牺牲而搁浅,当他们经过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苦跋涉赶上狩猎者时,他们却只有被包围的份,他们死不瞑目啊,因为他们的身后是自己的年迈的父母,可爱的孩子,温暖的家庭和正在一只只正在不断倒下的藏羚羊啊!
最后当我们看到可恶的刽子手遭到惩罚,看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成立时,我们落泪了,我们哭了,我们失声的哭了,因为我们可以仰天长啸:伟大的巡山队员们安息吧,你们的愿望实现了,我们的藏羚羊有家了!在电影落下帷幕之时我想起一首诗:
当夕阳离去的时候总是表现出悲壮/当河水远去的时候总是表现出向往/在最危机的时候总有最优秀的中华儿女/挺起胸膛/像熊熊的篝火把寒夜照亮/在最困难的时候总有最优秀的中华儿女/耸起脊梁/用生命和热血把祖国的命运承当/昆仑峰相连着黄河涌大浪/中华民族五千年气概何等辉煌!
向伟大的可可西里巡山队致敬!
可可西里观后感900字
《可可西里》观后感
第一次在课堂上看《可可西里》时带给我特别深刻的感受.原来人们是用生命来保护野生动物,原来这世界上真的有那么凶恶的盗猎分子.看似纪录片的电影,真实的描写了这些我一直觉得是电影里才会发生的事情.
看到无人区那些只剩下一堆堆尸骸的藏羚羊,不光是巡山队员不可遏止的愤怒,相信每一个看这部电影的观众都在愤怒.我不禁质疑,藏羚羊的毛皮就那么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吗?为什么要一再残杀藏羚羊来获取羊皮.把动物披在身上的人是最可耻最丑恶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也许盗猎分子也是因为生活所迫在不得已干盗猎这行,也许他们中的有些人是被逼迫的,也许藏羚羊皮是他们唯一可以利用的经济来源.可是,这一切不都是因为某些自私的人类才使得藏羚羊具有了商业属性吗.为什么要牺牲的是藏羚羊,甚至是整个族群呢?作为人类自私欲望的牺牲品,藏羚羊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人类不会满足于藏羚羊.水貂、狐狸甚至老虎、豹子,是不是所有动物的死尸都会出现在人类身上呢.仅仅是一己之欲.人类从动物身上索取的东西已经太多太多了,对他们的保护力度又太小太小.作为日理万机的政府,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时间、那么多的闲钱来管哪个动物又被杀了呢,也许他们也在享受这些动物的死去带来的福利.保护野生动物这事,还真是得靠人们自己的良知来进行.我们并不是地球的主宰者,只是和万物和谐的共存一处而已,没有任何权利主宰别的生物生死.反思吧,人性的自私已经害死了多少生命! “
距离产生美”这句话说的真好,不深入了解是不会知道事情的真像.偏远地区是很落后,也因为他们落后,少了很多物质的诱惑,不必烦恼房价,不会过分在意外在.他们活的单纯而幸福,他们同大自然打交道,满足最基本的简单生活,多好.可是当另一些人打野生动物的主意时,他们用生命来扞卫野生动物的生存权利,生命可贵,即使是动物.良心、狼心,这就是人和人的差别.
影片最后日泰队长的死让我感觉到了一丝绝望.没有食物,汽车抛锚,队员伤亡,都不能阻止他的前行.在盗猎者的枪口下仍平静的坚持说:放下枪,跟我走.他的愤怒与执着、责任与艰辛都深深的打动着我.最后,连日泰这样的好人都死在了盗猎者的枪下.那么,还有谁都拯救这些藏羚羊呢?靠谁……影片毫不遮掩地将好人送走,留这些无知的被金钱诱惑得没了自我的人们一走了之.留给我们如此绝望,如此凄凉.“在可可西里你踩下的每一个脚印,有可能是地球诞生以来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可是,就是在这样一个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杀戮与死亡如此真实,生命如此苍白.突然感觉自己身处在一个多么矫情的环境里,所有的东西都被镀上了金色,披着美丽的外衣,虚假,都那么虚假.所有的人和事都做着互相欺骗的勾当,伪善横行.连最基本的情绪都是伪装的,你快乐吗?你为什么装的很快乐,又为什么躲在角落里偷偷哭泣?说起理想,大家都说戒了.说起信仰,大部分人说信仰是什么.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不活的真实点呢.做真正的自己,就算被嘲笑.活的简单点,生活不需要伪装和粉饰.做你自己想做的,即使在这个世界看来,你很天真.
可可西里观后感(要求400—500)
电影《可可西里》观后感
我在假日里,观看了电影《可可西里》,深有感触.
可可西里,位于海拔2600米的格尔木高原上,目前这里是我国藏羚羊的自然保护区.在这个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人自发地加入到保护藏羚羊的队伍中,他们终年奋斗在保护藏羚羊和打击盗猎者的战线上,为此,他们付出的不仅仅是家庭的快乐,甚至是生命.
卓乃湖畔到处是藏羚羊的尸骨:年轻的巡山队员在执行任务中陷入流沙,他拼命的挣扎,但终于没能挣脱死亡之神的魔掌;老巡山队队长几经周折终于追到盗猎者,地倒在盗猎份子的枪口下.每每想起这些镜头,每每回忆起那在生命线上垂死挣扎的小藏羚羊凄惨的叫声,心中总不能释怀
今天的可可西里已不是那个任由盗猎者肆意猖狂的可可西里了,为了这所自然保护区有无数人付出了血与泪,我们不是等闲之辈,即使不能亲自参与保护藏羚羊的队伍中,也应该懂得:对于环保,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还要同许多破坏自然和生态环境的不法分子作斗争.对于那些为此付出心血的人们,我们要心存感激.我们人类是愧对于大自然的,所以我们要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可可西里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我想她的美丽不仅在于她的神秘,更重要的是她又重新唤起我们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魂归可可西里 作文
魂归可可西里
——读《走进和谐的春天有感》
今天,我无意中读到了走进和谐的春天——<魂归可可西里>,读完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魂归可可西里>
在可可西里千千万万年以来都是宁静与和谐的,不知何时,人类的脚步迈进了可可西里,一声声震耳欲聋的枪声中,原本属于可可西里的宁静与和谐被打破了。贪婪与血腥、保护与再生,构成了当今的可可西里。
故事是这样的;青海治多县委副书记索达南杰,在1992我国第一支武装反偷猎队伍—西部工委。在任职期间,也有12次进入了可可西里无人区,成为可可西里野生动物保护第一人。相隔两年,也就是在1994年。索达南杰在这一年的一月八日,又一次进入了可可西里。在那一天,天气异常寒冷,索达南杰跟往常一样带着4名工作人员进入了可可西里。经过楚玛尔河、海丁诺尔湖、太阳湖、库赛湖,因为追捕,索达南杰几乎2天2夜没吃没喝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可可西里泉水河附近抓住了20名偷猎者,缴获了1800多张藏羚羊皮。在偷猎者中,有2人生病了,本着人道主义精神,索达南杰派司机和秘书押送伤员乘小车去治疗。自己和其他人,押送18名盗猎者和7辆车,继续前进。下午,索达南杰的车,2个轮胎爆了,他下车去补胎,盗猎者伺机反扑,先借口要喝水,再把工作人员打晕,再抢夺了手枪,因为害怕索达南杰的正气和精确的枪法,他们把车排成弧形,车灯对这索达南杰。索达南杰补好胎时出来了,一出来,就被雪亮的车灯照得炫目,就在他炫目的同时,十几支枪同时开火。索达南杰多处中弹,倒在血泊中,盗猎者用惨无人道的、杀害藏羚羊的方法杀害了索达南杰。
我们亲爱的索达南杰就这样死去了。他好伟大,在他死的这一年,索达南杰正好40岁,正是人生的盛年。
虽然索达南杰离开了他热爱的可可西里,离开了他热爱的藏羚羊,但是,我们永远永远不会忘记他——中国第一位为保护藏羚羊,在鲜为人知的可可西里献出生命的政府官员——索达南杰。索达南杰未完成的事业被成千上万的人继承了。
我们每天都仰观日月星辰,欣赏花草树木,品尝美味佳肴。。。。。。这是大自然的礼物 ,但我们呢?回报大新自然的是偷猎。
为了我们永远幸福地生活着,就让我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心做起!从我做起!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棵树、每一朵花。。。。。。
说了这么多,只有一句话——和谐社会需要“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阅读下面一条材料,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近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的车俩鸣叫相迎,挥蹄致意.
人们在发展西部的同时注意了保护生态环境,即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政府依然选择了这样做,所以,动物们向人们致敬!
最后一根火柴的读后感500字【可可西里观后感】
一根火柴的作用
——读《最后一根火柴》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篇叫做《最后一根火柴》的文章,让我的心潮久久不能平静.
故事讲述了一个考察队在可可西里突然遇到了暴风雪,迷失了方向,陷入了困境.在几乎绝望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一块凹进去的石头,于是大家一起挤进石缝里互相取暖,可是仍然不能摆脱寒冷的威胁.这时,一个队员在岩缝中发现了里面有一些干枯的树枝,于是,他们都把视线投向了一向喜欢抽烟的老队长.老队长从怀中掏出一盒火柴,刚点着一根就因为风太大而熄灭了.他们试了一次又一次,划到最后一根火柴时,老队长不敢再划了!他们知道如果最后一根火柴也熄灭的话,他们真的要活活冻死在这里了!大家赶紧都脱下衣服,围出一个无风的空间,衣服也在这一刻燃烧起来.就这样,一根火柴拯救了大家的生命!
谁也不会想到,创造奇迹的竟然是那么一根小小的火柴.其实生活,就是像一根火柴那么渺小的东西支撑起我们整个社会!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那些打工的外地人.在我们眼里,他们或许只是一些卑微的人.的确,他们穿的不是什么名牌,吃的不是什么佳肴,住的更不是什么高楼大厦,甚至只能住一些相当简陋的出租房,可正是这些普通的打工者,在大热天,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在工地上辛苦地劳作着;也正是这些普通的打工者,在寒冷的冬天,顶着刺骨寒风,在车间里紧张地忙碌着……是啊!他们为我们的家乡作出了太多的贡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而我们却还常常轻视他们,认为他们很渺小,其实他们有着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根小小的火柴,一群不起眼的外地打工者……还有许多微不足道的东西在默默地展示着自己的价值,让我们为他们喝彩吧!
藏地密码读后感
尽快要一份 内容叫多的 可以加课文内容的
你好,文章如下:
第一次听说《藏地密码》,是在我的学生三年级时,那时候和徐小燕老师在同一个办公室.我发现徐老师是我们办公室时下流时书籍的先行者.当下最热门的书她总能一一列举,有时间看的老师可以和她一起分享书籍盛宴,没时间的老师也可以包包耳福.听她讲着《藏地密码》让我一下子想起来曾经看过的《狼图腾》、《藏獒》,那些书曾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对狼、藏獒这些动物产生了好感,尤其对西藏这个神圣而又神秘的雪域高原怀有向往之心和虔诚的仰望,让我一直有一种想去西藏的冲动.
在上学期休假期间,我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一口气把《藏地密码》1-6全部读完.《藏地密码1》从一张照片说起,引发出一串串神奇的故事:紫麒麟传说、巴桑的回忆、横穿可可西里、史前冰川惊魂记、笔记之谜、帕巴拉神庙是否存在?在看完《藏地密码1》后,我就已经被书中神秘又曲折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与打动了,作者厚实的文学功底及渊博的藏地知识让人佩服!
当我再阅读后几本书的时候,才发现此书并不是完全在写关于寻找藏獒的故事,作者写作的目的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藏传佛教的历史.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构思精巧,环环相扣,内容极其夸张.故事围绕西藏的无数史诗传说和民间故事展开,为了追寻线索,他们穿越了全球最人际罕至的生死禁地——可可西里冰川、喜马拉雅雪山、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魔鬼山、美洲亚马逊丛林……在这惊心动魄的"长征"路上,他们遭遇了各种匪夷所思的事物,历尽生死,终于慢慢接近藏地古老历史的真相——藏地灭佛,难以计量的佛门法器、珍宝典籍被忠诚的僧侣艰辛转移.多少年来,闻风而至的探险家和国家级考察团,只留下了通往雪山的背影……《藏地密码》要追寻的,正是关于藏传佛教隐秘的真相.
在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卓木强巴那种执着、坚持的精神,在当今社会里,很难再有这种不为名利钱财而耿耿忠于自己理想的商人了,而他却为了自己的理想弃亿万家产于不顾,他是多么富有激情,多么自信,是一个勇于追求自己理想的年轻人.追求目标达成的坚定精神,遇到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都是现代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应该具备的品质.也许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遇到这样的故事,但是,我们却终其一生都应该去追求,追求自己坚定的梦想,追求卓木强巴这种顽强的精神.
千百年来,西藏一直被一种神圣而又神秘的氛围所笼罩,接受着全世界范围内对其怀有向往之心的人们的虔诚仰望.即使今天西藏已开放为全球旅游胜地,成为大众谈资、文化符号,我们依然对她的历史知之甚少.而《藏地密码》为我们揭开了西藏神秘的面纱,带领我们走向西藏,走进那神秘的古代文明,走进那跌宕的佛苯历史.如果没有《藏地密码》这本书,我们也许很少会触摸到这个神圣地域最不为人知的古老机密.感谢这本史诗般的探险小说,它用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西藏这一千年来最隐秘的故事.阅读此书,亲临西藏的想法又一次油然而生.希望和我一样喜欢西藏的老师们,可以在饭后课余捧起此书,先识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