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不要买书,书挺贵的.上网去看吧,百度一下就都出来了.
作文素材 名人事例
请问有关于一个名人多个方面的事例吗?希望能提供多一点名人事例.或者是现代名人的事例,离我们现在所处时代比较近的好事例!
找“感动中国”的人吧,那里面写的就比较好了.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表
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研究报告
一、提出问题
我们学过许多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有三顾茅庐的刘备,也有毛遂自荐的毛遂.于是,我就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成语故事的书籍、报刊和教科书.
2、上网查询资料.
3、问问身边的人,听他们说说成语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爸爸的讲述
有哪些成语中有名人故事
凿壁偷光、指鹿为马
毛遂自荐、破釜沉舟
上网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暗度陈仓——韩信
一饭千金——韩信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西施、昭君、貂蝉、玉环
书籍、报刊、教科书
名人都有过那哪些成语故事
蔺相如完整的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刘备三次去请诸葛亮出山为他当军师.
四 、结论
1、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有很多,我写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部分.
2、成语中的名人一般在春秋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
3、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有的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的歌颂了一位英雄.
需要以赞美或肯定为题材的名人故事和名言
想找些名人故事要这种的:名人在还未取得成功之前很潦倒的时候因为他人无意中的一句赞美或肯定而燃起希望坚持下来最终取得成功.就是要突出肯定和赞美对名人一生的影响.
要开学了第一个团活动打算以赞美和肯定为主题.大概就是说: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肯定,有时候自他人一句普普通通的肯定或赞美,也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或者给别人带来希望.
和这个主题有关的名人故事和名言
这个可以吗?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自己找一份工作.
“精通数学吗?”那人问.
青年羞涩的摇头.
“历史地理怎么样?”
青年不好意思地摇头.
“那法律呢?”
父亲的朋友连连问话,青年只能摇头.
“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吧,我总得帮你找份工作呀!”
青年惭愧地写下了自己的住址,急忙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拉住:“青年人,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
“把名字写好也是一个优点?”青年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能把名字写好,就能把字写得叫人称赞,就能把文章写好!”受到鼓励的青年,一点点的放大自己的优点,兴奋的脚步都轻松起来了.
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了享誉民办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着名作家大仲马.【下载名人故事】
简短的名人事例一个
牛顿临终前曾说:“我只不过是在大海边捡贝壳的小孩”.然而,大异其趣的是,镌刻在这位英国大科学家的墓碑上的,却是:“死去的人们应该庆贺自己,因为人类产生了这样伟大的装饰品.”【下载名人故事】
名人的故事有哪些?
鲁迅弃医从文 李白刻苦学习 孟母三迁 孔子虚心求教
有什么名人事迹
(1)、爱迪生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
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后来不断的挤出时间,所以他永远有用不完
的实验时间.从而变成了科学家.
(2)、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从事无产阶级文艺事业30年,视时间
如生命,笔耕不辍.
(3)、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疼
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
(4)、爱迪生为了科学发明,紧紧抓住每个“今天”,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除
了吃饭、睡觉、活动,几乎没有闲过.每天延长工作时间就等于延长了生命.因此,
当地79岁生日时,便称自己是135岁的人了.爱迪生生活了85岁,仅在美国专利局登
记的发明专利就有1328项,平均15天就有一项发明.
(5)、我国国画大师齐白石,坚持每日作画,除身体不适外,从不间断.85岁那
年,一天他一连作画四幅后,又特为昨天补画一幅,并题字道:“昨日大风雨,心绪
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6)、“不教一日闲过”,所有业有所成者莫不为此.请看鲁迅最后一年(1936
年)的生命历程,从一月到十月(10月26日逝世),卧床8个月,还写杂文和其他文
章54篇,翻译《死魂灵》第二部残稿三章并作附记两则,复信270多封,并给不少青
年作者看稿,病中坚持写日记.病逝前三天,还给一翻译小说写序言.在逝世前六年
的时间,鲁迅一直住在上海虹口公园附近,从他的住地到公园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却
从没去公园玩过.这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小学四年级名人故事作文(300)字
星期三中午放学,妈妈告诉我他给我买了一本新书叫《世界名人故事大全》.并告诉我下午放学回家把作业写完才让我看.
下午放学后,我赶紧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完.就拿起了书,认认真真的读了起来.其中,我读到了描写曹雪芹的那篇文章时,我被感动了.曹雪芹他生于1715年,他自幼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家与朝廷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是个“百年望族”.有时候有很多文士名流都与曹家有过来往,出生在这样的书香门第里,对于提高曹雪芹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他创作《红楼梦》时他家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