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简笔画常识 2017-10-28
古代文化常识_
古代纪年纪月级日纪时法
纪年法
1年号纪年法: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以“元,二,三……”为序数,至去世为止.如:鲁僖公元年,鲁庄公十年.从西汉武帝建元起,以年号纪年,用“元,二,三……”为序,更换年号则重新开始.如:元嘉元年,汉末建安中,元和十年.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重新纪年,称作“改元”.如:“是年夏王,改景炎”. 2干支纪年法: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叫十干,用以表序.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叫十二支,用以记时.用十干和十二支循环花相搭配组成甲子,乙丑,丙寅……葵亥,然后用甲子重新相配正好为数六十,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环使用,周而复始,从东汉起采用干支纪年法.如“予犹记周公之被捕,在丁卯三月之望.” 3年号,干支结合纪年.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乾隆丁亥冬”.
纪月法
1按序数表示:即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岁首的一月也叫正月.古人又有“月建”之法,即把十二支与十二月相配 ,表示月份,通常以冬至所在的夏历十一月配子,称建子之月,由此顺推,十二月为建丑之月,正月为建寅之月……十一月为建亥之月. 2按四季纪月:每季中的三个月,按孟仲季的顺序排列,如孟春,仲夏等.
纪日法
1用干支纪日:如六月丁丑(即六月初九)夏四月辛已(即十三日).由于六十甲子和夏历的两个月的天数(五十九天)并不等同,故每月的干支名称与日期并不完全对应. 2按初一初二至三十的序数纪日.每月的初一十五月底这三天又有特定的称呼,分别叫做“朔”“望”“晦”. (4)纪时法 古人纪时用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从23点(即夜十一点)起至夜一点 配子,依次顺推,前一个时辰为初,后一个时辰为正,这样也就等于将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分成二十四小时辰.搭配关系参见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纪时关系表. 十二时辰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朝食 隅中 日中 日仄 晡时 日夕
十二地支 戍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已 午 未 申 酉
二十四时 19 -
21 21-
23 23-
1 1-3 3-5 5-7 7-9 9-
11 11-
13 13-
15 15-
17 17-
19
五更 20-
22 22-
24 24-2 2-4 4-6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作者马汉麟在该书中写道:“姓名、礼俗、宗法——这是‘社会’一系的内容.明星固然耀眼,反映时代真实面貌的却是广大民众.”据此可知作者强调研究 |
[ ] |
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政治文明 D.社会文明 |
D |
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
1.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 、 、 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 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 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是一幅写给 岁老人的寿联.
5.古代兄弟之间用" "表示排行."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
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
关系,"先"表示 .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 、 、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 时到
时.
10.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 、 、 、 .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 年,是属 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 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 时,也就是现在的
时到 时.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 、 、 、 、 五种物质.
14.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 部、 部、 部、 部、 部、 部,各部的长官均为 .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 升降的是 .
15.古代授官叫 、 ,降官贬官叫 、 .
16.汉代郡的长官称 ,隋唐州的长官称 ,宋代州的长官称 ,明代府的长官称 .
17.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 州," "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 、 、 、 、 .
1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
20.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 ,陕西省的华阴位于 之北.
21.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 、 .
22.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 、 .
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
24.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 、 、 、 、 、 .
25.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 、 、 、 .
26.古代的节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动,如元宵节 ,清明节 ,重阳节 .
27.旧时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 、 、 .
28."岁寒三友"指的是 、 、 .
29.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 、 、 、 .
30."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
31.我国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 、 、
、 、 、 、 、 、
.
古代文化常识测验题参考答案
1.官职 谥号 号 2.令尊 家慈 3.冠礼 笄礼 字 4.141 5.伯仲叔季
伯 季 6.堂房亲属 已去世 7.王公年次记年法 帝王年号记年法 干支记
年法 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 8.朔 望 晦 9.五 七 10.立春 雨水 惊蜇
春风 11.庚辰 龙 12.五 子 前天晚上11点 第二天凌晨1点 13.金 木
水 火 土 14.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尚书 吏部 15.拜 除 谪 左迁
16.太守 刺史 知州 知府 17.冀 冀 18.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19.南京 20.北 北 华山 21.儒教 佛教 道教 22.盘古 女娲 精卫 23.
坐西朝东 坐北朝南 坐南朝北 坐东朝西 24.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25.经 史 子 集 26.观灯 踏青扫墓 登高赏菊 27.琴棋书画 28.松
竹梅 29.宫 商 角 徵 羽 30.父母 兄长 31.高山流水 广陵散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阳箫鼓 渔樵问答 胡茄十八拍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古代文化常识填空
古代男子年20行" " ,女子15行" " ,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
古代兄弟间排行用" "."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
古代男子年20行【冠礼】,女子年15行【笄礼】,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字】.
古代兄弟间排行用伯,仲,季表示排行,伯表示最大,季表示最小.【古代文化常识】
在古代文化常识中,有许多特殊却又常见的地理文化知识,下列词语中,请任选四个进行解释 阴 阳 河 江 山东
山西 江表 江左
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江:人工水道
山东:山东的山古时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崤山,另一个就是太行山
山西:山西的山是指太行山,山西东为太行,西为吕梁.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 20 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的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
B.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王公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但在有些时候,是几种连用的.如“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王公干支合用纪年法.
C.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堂”表示堂房亲属关系,“先”表示已去世.如“先妣”是已去世的母亲;堂兄就是父亲的兄弟的儿子.年龄比自己大.
D.汉语中常用“殿下、宫陛”借指皇宫或朝廷.“殿下”,本义是殿阶之下.“宫殿”,是宫殿的台阶.“府第”借指官宦人家.“府主”,旧时幕职称其长官的敬辞.“阁下”,古代多用于对尊显的人的敬称,后泛用作对人的敬称.
B,淳熙是帝王年号
关于一些古代文化的知识
1、为什么我们要几年生于两千年前的孔子?
2、孔子文化的意义(100字)
3、有名的皇帝5个,民族英雄古代的至少5个,古代科学家至少5个.
4、古代科学家发明了些什么有名的东西?
5、我国伟大的先人(5个)
1、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后思想虽有发展,但大多是在这个基础上修修补补
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这是现在大力提倡的原因;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由于儒家学说中所提倡的伦理道德等等是统治者所需要的,对维护大一统帝国有利,故一直被统治者提倡.
3、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康熙
戚继光、林则徐、左宗棠、岳飞、张自忠
张衡、墨子、僧一行、蔡伦、毕升
4、四大发明
5、孔子、孟子、韩非子、老子、朱熹,最伟大的人,不是以武力征服人,而是以思想征服人
古代文化常识填空
我国古代把农历的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叫" "【古代文化常识】
朔
望
晦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科举考试,一般童生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的为“生员”,进入官学学习,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B.“见教”,意为“指教(我)”.“见”字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样.如“见谅”,意为“原谅(我)”.
C.“在下”,古人对对方的尊称.
D.避讳,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敢直呼其名,叫做避讳.讳某,意思是某字本应避去.
答案C
是对自己的谦称.
对下列古代文化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箪”指古代盛饭的竹器,“豆”指古代盛酒水的一种器皿.
B.“钟”是古人的一种计量单位,六斛四斗为一钟.
C.古代的“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D.古代王侯谦称为“孤”或“寡人”,如“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对》)“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庄暴见孟子》)
答案A
A(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有关安全的作文篇一:安全教育作文_500字引子曾说过:“人生命只有一... 2019-05-21
篇一:[我的同学作文400字]关于同学的作文:我的同学_400字摘要:去... 2019-04-07
校园文明礼仪常识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应具有的礼仪常识... 2019-02-04
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作文说到“我们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即... 2019-01-0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论语哪一篇哪一章作为古典文化的代表,这属... 2018-11-12
安全常识顺口溜 急一 安全常识顺口溜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源于瞬... 2018-10-26
如何制作地理中秋灯笼要DIY的,关于地理的灯笼可以做成一个地球仪呃,... 2018-10-19
我的读书方法 演讲稿读书方法很多(1)泛读 泛读就是广泛阅读,指读... 2018-09-16
求几篇运动会报道稿,100米200米1500米3000米各一篇,不是赞美运动员... 2018-07-22
常识 作文老师,你有没有常识啊? 俗话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 2018-06-29
上一篇:消防安全知识图片(共10篇)
下一篇:长长的名字(共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