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知识 > 识字 > 正文

滴水穿石的故事(共10篇)

来源:识字   2017-11-29

篇一:滴水穿石的故事

名人的“滴水穿石”故事
有此精神的名人故事,越多越好!

王羲之
练字练的池子变成了墨池
白居易
写出的诗稿读给不识字的老太太提拔法,直改到她们也理解诗意
曹雪芹
写,"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还有达 芬奇画蛋
齐白石:到了晚年都仍然每天坚持作画三副,从不间断
爱迪生:拥有一千多项发明的专利权
李时珍:用二十多年的心血写成药学巨着

篇二:滴水穿石的故事

“滴水穿石”的事例

怀素练字
怀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刻苦临池,采蕉叶练字,木板为纸,板穿叶尽,秃笔成冢,其后笔走龙蛇,满纸云烟.
参见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篇三:滴水穿石的故事

说出几个滴水穿石的名人故事

1.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王勾践实现霸业后果断放弃荣华富贵,下海经商,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而他的亲密战友文种,舍不得放弃,最终导致杀身之祸.
2.不耽于枕席
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光,以一个圆木头做枕头,用来惊醒自己,起来继续写作,还给它取名为“警枕”.俄国着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使自己不睡得太久,常用块大劈柴作枕头.发明家爱迪生工作起来常常几天几夜不睡觉,实在困乏了,就把桌上的书籍垒起来当枕头.
凿壁偷光与映月读书
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夜晚无灯,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南齐时的江泌家境贫寒,白天做鞋,晚上才能抽空学习.点不起灯,他就拿书登上屋顶,借着月光读书.
3.不能轻视背诵
背诵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中国历来有“博闻强识”的治学之说.梁启超为学生讲解七千余字的《治安策》,且讲且背,并不看书.鲁迅先生为了背诵一篇文章,不仅朗读,而且动手抄写一遍,以此加深印象.
4.一生才三天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要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抓紧时间,一生只有三天.
5.《明日歌》与《今日歌》
明代钱福写了一则《明日歌》,内容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代文嘉又写了一则《今日歌》,内容为: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成就是用时间换来的
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8年;左思写《三都赋》花了10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30年;哥白尼写《论天体的运动》花了30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2年:弥尔顿写《失乐园》花了21年:伟大的马克思写《资本论》整整花了40年的功夫.
6.滴水穿石
一滴从岩石滴下来的水看来是微不足道的,然而长年累月地滴,却能造成奇迹.桂林的山洞中有不少长如石柱、蔚为奇观的石钟乳,就是岩石滴水的含有物历数万年的积累而形成的.
7.会走路的“黑板”
物理学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他脑子里考虑到一个题目,就向前面一块“黑板”走去,随手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头,在“黑板”上演算起来.可是,“黑板”一下子挪动了地方,而安培的演算题还没有做完,他不知不觉地追随在“黑板”的后面计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追不上了,这时候他看见街上的 人都朝他哈哈大笑,他才发现那块会走动的“黑板”原来是一辆黑色的马车车厢的背面.
8.牛顿忘记吃饭
英国大物理学家牛顿有一次请朋友来家里吃饭,饭菜做好了,可朋友还没到,他就进实验室专心致志地做实验去了.朋友来后找不着牛顿,因急于上班,就独个儿把饭菜吃了,并把吃剩的鸡骨头放在盒子里,然后走了.傍晚时,牛顿做完实验,准备吃饭.但当他看见盒子里的鸡骨头时,显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哈哈大笑地说:“我以为自己还没吃饭呢,原来早就吃过了.”
9.文章不厌百回改
古今中外,精于修改自己文章的人是很多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曾反复修改七次.马克思宁肯把自己的手稿烧掉,也不愿把未经加工的着作遗留于身后.福楼拜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天,莫泊桑带着一篇新作去请教福楼拜,看见福楼拜桌上每页文稿都只 写一行,其余九行都是空白,很是不解.福楼拜笑了笑说:“这是我的习惯,一张十行的稿纸,只写一行,其余九行是留着修改用的.”
10.程门立雪
北宋杨时仰慕程颐的学问,到洛阳拜程颐为师.当他到程颐家中求教时,程颐正静坐睡觉.杨时求学心切,又不敢惊动老师,便肃立门外等候.当时大雪纷飞,寒气逼人.待程颐一觉醒来,雪已下了一尺深了.后来,人们就用“程门立雪”来比喻学子毕恭毕敬就学师门.
11.邯郸学步
燕国有个人听说赵国人走路姿势很好看,就来到赵国首都邯郸学走路.结果,他赵人走路的姿势没学会,连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去.这个故事比喻盲目模仿,结果把自己固有的本领、特色也丢了.
12.王羲之苦练书法
我国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刻苦练习书法.相传他在绍兴兰亭“临池学书”,苦练了20年.由于他经常在池里洗笔刷砚,竟把池里的水染黑了.有一次,他的儿子王献之问他写字的秘诀,他指着家里的十八口水缸说:“你把这十八口缸里的水写完,就知道写字的秘诀了.”王献之真的把十八口缸水写完了,果真也成为了大书法家.

篇四:滴水穿石的故事

跪求有关滴水穿石的事例 最好一个事例能多点字……注意 不是写滴水穿石这成语怎么来的

童第周小时候的好奇心十分强,看到不懂的问题往往要向父亲问个为什么.父亲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耐心给他讲解.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觉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去问父亲:"父亲,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谁敲出来的?是做什么用的呀?"父亲看到儿子这么好奇,高兴地说:"这不是人凿的,这是檐头水滴下来敲的."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还能把坚硬的石头敲出坑?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长日久,点点滴滴不断地敲,不但能敲出坑,还能敲出一个洞呢!古人不是常说"滴水穿石"嘛!就是这个道理."父亲的一席话,在小童第周的心里激起了一阵阵涟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阶上,望着父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由于农活比较多,童第周对学习有些失去兴趣,不想读书了.父亲耐心地开导童第周说:"你还记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吗?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坚持不懈,能把坚硬的石头敲穿.难道一个人的恒心不如檐水吗?学知识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为了更好地鼓励童第周,父亲书写了"滴水穿石"四个大字赠给他,并充满期望地说:"你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永志不忘."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着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于是人们常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
行不?希望能帮你

篇五:滴水穿石的故事

司马光滴水穿石的故事

【滴水穿石的故事】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滴水穿石的故事】

篇六:滴水穿石的故事

你还知道哪些滴水穿石的故事,仿照课文写一段(100字)

1,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2,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着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篇七:滴水穿石的故事

王羲之滴水穿石的故事60字【滴水穿石的故事】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少从叔父,后又从卫夫人学书,得见汉魏以来诸名家书法,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兼善隶、草、正、行各体,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为最;行书以《兰亭序》为最;草书以《快雪时晴贴》、《初目帖》等为最.唐太宗视为国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其书法成为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正宗.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后世尊称为“书圣”.据传说其行书真迹《兰亭序》随葬李世民.现传世均为临摹本.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在他身上出现的成语还不只这些,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书法,首推【兰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时候的作品.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
  作完了诗,大家把诗搜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今人所见,皆为《兰亭序》临摹本.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除《兰亭序》外,着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王羲之的书法是极美的.
  汉代以后,经过六十余年的三国鼎立,进入晋代.书法又出现了一高峰.隶书的草写,称为隶草,隶草是将隶体基本结构消解,只保留波磔,主要用于写奏章,所以也称章草.书写章草的代表书家有史游、皇象、索靖等.在章草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今草.同时,还出现了楷书和行书.可以说,到了晋代,篆、隶、草、行、楷诸体已经齐备.
  晋代书法以楷书和行书的成就最大,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代表书家是钟繇和王羲之.钟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人,曹魏时期,官至太傅.他擅长隶、楷、行各体,尤以楷书影响最大.宋人《宣和书谱》中评价他的书法“各尽法度,为正书(即楷书)之祖”.他的楷书承袭了东汉隶书的遗风,八分开张,左右波挑,势巧形密,自然古雅.他写的《贺捷表》颇有鸿鹄飞张姿态,被梁武帝萧衍评为“群鸿戏海,舞鹤游天”.在他的楷书中,还有隶书的笔意.其作品还有《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等.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徒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采众长.他的书法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给人以静美之感,恰与钟繇书形成对比.他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

篇八:滴水穿石的故事

有滴水穿石精神的名人
语言简洁精练!
最好是一个小故事,但是语言精练简洁

愚公神话人物,以下人都有,你可以做为开头然后介绍其中一个 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结尾 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成舟,百二秦关中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滴水穿石的故事】

篇九:滴水穿石的故事

《滴水穿石的启示》名人事迹

王羲之 练字练的池子变成了墨池 白居易 写出的诗稿读给不识字的老太太提拔法,直改到她们也理解诗意 曹雪芹
写,"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还有达 芬奇画蛋 齐白石:到了晚年都仍然每天坚持作画三副,从不间断
爱迪生:自幼没上学拥有一千多项发明的专利权 李时珍:用二十多年的心血写成药学巨着

篇十:滴水穿石的故事

搜集一个事例,用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写一行!

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这个例子能说明 持之以恒,滴水穿石

推荐访问:小白兔作文500 小白兔作文500
最新文章

上一篇:识字手抄报一年级(共10篇)

下一篇:的魅力作文(共9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